* 溫志榮
這天早上,陳太為丈夫及兒子預備了一頓豐富的早餐:紙包牛奶、香腸煎蛋以及植物油麵包待他們上班上學後,陳太便在家做家務,例如洗地、抹窗等。中午,她隨便煮了即食麵作午餐。洗過碗碟後,陳太發覺有少許感冒,便吃了兩片成葯。由於身體不適,她沒法弄飯,所以今天的晚餐只是罐頭咖喱鶪、罐頭牛肉、罐頭茄汁豆以及罐頭湯。
上述這家人的一天,在現今社會裡實在不稀奇,每一個細節,每天都在大部份家庭裡發生著。但不知有沒有人細心想過,他每天接觸,甚至吃下肚裡化學品有多少。舉個例子,以陳家為例,他們吃下的紙包牛奶、香腸、植物油、麵包、即食麵,各種各樣的罐頭食品中,都或多少或少含有食物添加劑,例如防腐劑、人造色
素、人造香料等,而陳太用來做家務的各種清潔劑,例如洗潔精等,更是充滿著各樣的化學品。另一方面,陳太卻也是利用著某些化學品來治療她的感冒。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還有很多化學品是我們常用而又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的:塗改液含有對人體有害而又揮發性高的化學物質;長期使用噴髮膠會使頭髮枯黃,長期吸入可致癌,而其中所含的氯氟化碳更是破壞臭氧層的兇手;蠟筆所含的重金屬如被吃進人體,會累積於體內,損害身體器官;各類美容用品中所含有護膚作用或刺激皮膚的化學物質;夾板中所含有致癌的甲醛;紅腸可致癌的食物添加劑亞硝酸鈉;兩年前因過量使用或採用受違禁的農葯引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等等。從這些活生生的例子,我們可以感受到化學在人類中-特別是對類健康-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。
化學其實是一門牽涉甚廣的學問,對於人類以及其他科學的發展,都有很大的重要性。人類以其他動植物身體內所進行一切活動,其實是一連串的化學反應,如果沒有這一連串的反應產生,所有的生物便都不能生存;而當人類了解到身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細節後,便能知道各種疾病的病因,從而製造各種葯物,這是化學對於人類醫學上的貢獻。而在工業方面,人類必需先充份掌握化學知識,才能製造各種的化學品,例如塑膠、顏料等。至於在農業方面,化學更是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,因為如果人們沒有豐富的化學知識,便不能發明各種化學肥料以及殺蟲劑等。由此可見,化學對於人類的發展是如何的重要。
每天,我們都接觸各式各樣的化學品,或多或少都會對健康有一定的壞影響。其中一點就是某些化學物質被吸收後,便會累積在身體內,不能排泄出來。例如香中尼古丁、焦油等能尋致呼吸系統受損;食物添加劑例如人造色素、防腐劑等,對消化系統亦有不良影響。
在工業發達的城市中,環境污染往往是化學帶來的另一不良影響。工業廢料如果被傾入海洋或河流中,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就會被海產吸收,人類再以它們為食物,也即是吃進了各種工業廢料。又例如二氧化硫、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會造成酸雨,酸雨會侵蝕大廈的水泥以及改變泥土的酸度,影響農作物的收成。而各種氯氟化碳,更會破壞大氣層中負責吸收大量紫外光的臭氧層,令地面所吸收的紫外光倍增,提高了皮膚癌的發病率,影響人類健康。根據統計,葵涌區內兒童患呼吸系統毛病的數目,比其他地區高得多。很明顯,那是由於經常吸入工業廢氣所致。
除了上述影響外,各類意外也令化學品成為殺人兇手。在一九七六年,意大利一間農葯廠發生爆炸,除了漏出農葯外,更漏出含有劇毒的「戴奧辛」DIOXINS,由於事後處理不善,數以千計的居民受害,數以百畝的土地受污染;受害的居民則多患上氯痤瘡(一種難以治療的皮膚病)、血癌、心臟受損和呼吸系統疾病等。另外,在一九五零年,日本一所肥料工廠誤把含汞的廢料甲基汞傾入海中,居民因食了海魚而中了劇毒,許多受害者的中樞神經受到嚴重傷害,以及有視力模糊、痙攣節病症;便可怕的是連下一代也受到牽連,很多嬰兒甫出生便是盲的,或是畸型、白痴的。而這類意外在一九五六年及一九六零年在伊拉克也發生過。香港也曾發生過因洩漏煤氣或石油氣而引起的嚴重爆炸,導致死傷。雖說以現代的科技而言,發
生意外的可能性已被大大減低,但若果一旦不小心發生意外,其嚴重程度實在難以估計。
其實除了人工製造的化學物質以外,其他非人工製造的化學物質亦可以危害人類的健康。最簡單的例子莫如各種令人患病的細菌,例如由過濾性病毒所引起的感冒,或是由口腔中的細菌引致的蛀牙等,由一種真菌製造出來的Afatoxin B 更是致癌物質。
可能有人會問:既然化學對人類健康有這麼多害處;那化學豈非是毫無價值?我的答案郤會是肯定的一句:不。我們不能單看它對人類的壞影響而抹殺它的貢獻,否定它的價值。化學對人類最大的貢獻,我想莫過於醫學方面了。隨著人類對化學的認識的提高,我們對身體結構的了解更為透徹,對各種疾病的認識更為深入,於是針對各種病症發明更多新葯,化學在醫學上的貢獻亦隨之增加。例如亞士匹靈、盤尼西林等疫苗、抗生素的出現,的確令人類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;激素的注射,亦減少了尿病,血友病等病人的苦楚;疫苗的發明能預防霍亂、痲疹、流行性感冒等疾病;食水中加入氟化合物能幫助人類防止蛀牙等,無一不是因為化學知識的增加而令人類獲得裨益的。
另一方面,配合生物上的知識,當我們清楚了解到身體內的化學反應後,我們可以計算出不同類型人士每天消耗多少熱量,或是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,例如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礦物質及維他命等,又或者是水份的攝取等,以達到均衡飲食的致果,或是用來設計各種營養食品,例如市面上各種奶粉、營養麥、維他命丸等。這些方面可用於減肥下,因為如果人體內積存過量的脂肪,形成身體過胖,便比較容易患下糖尿病、心臟病等病症,對健康並不是好事。
化學更被利用作各種生理狀況的檢驗,例如驗血可以驗出血型,是否某些疾病的帶菌者,比如愛滋病、肝炎等,其他檢驗如驗尿等均可測知一個人的身體狀況。
以上種種是化學對於人類健康的貢獻。總而言之, 科技發展是無可避免的,我們不能妄想把某一門科學極端的發展而為人類帶來無窮盡的好處,而又不造成任何不便。所謂有得必有失,我們希望發展科學,總得在享受成果時,也要面對種種隨之而來的問題。大部份的化學品都會在帶來好處之餘造成若干害處。當我們在作出取捨之時,必須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。例如美國的自然資源保衛協會曾因熱衷於環境保護,不惜以極大的劑量餵老鼠吃,以証明丁 胼這種農物是致癌的。他們認為在一片環保的呼聲下,一切農葯都應當禁止使用。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:當時的如不使用農葯的話,萍果會很快腐壞,並產生此農葯更有害的天然毒素。而早在六十年代,丁胼已被証明它不但萍果減少腐壞,還能延長萍果的可儲存期,以及使果肉更爽口,外皮色澤更鮮紅,並且無致癌危險,才被批淮註冊的。從這個事例中,我們明白到化學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的益處,有時會在想像不到的情況下發揮出來。化學就像火一樣,它可以為類來災害;但如果小心使用,小心處理的話,它為人類帶來的利益也是無窮盡的。比如要避免化工廠的意外,首先要有良好的城市設計,然後就要有良好的廠房設計,以及完善的生產過程和方法。另一方面,為減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,便要改良化學品的含量,例如政府將於明年四月禁止汽車
使用含鉛的汽油,便可以減少化學對人類的壞影響。
化學其實是一門很偉大的學問,是一門中心科學,聯繫著其他學科。我深深體會到化學的發展是無窮盡的,所以我願意,也希望其他年青人可以好好的充實自己,將來能在化學上為人類作出貢獻。
|